欢迎访问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站(http://www.fysey.cn)!

 欢迎访问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站(http://www.fysey.cn)!

通知公告
“王家坝”走上荧屏
来源:《颍州晚报》作者:刘成发布时间:12-03-30浏览次数(3657

明日,电影《王家坝》在阜举行首映式

 

2012330《颍州晚报》

 

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,展现王家坝精神的情感类电影《王家坝》,经过近一年拍摄和后期制作后,将于明日下午3时,在阜阳大戏院举行首映式。

故事发生在2003年的夏天电影《王家坝》自20116月份正式在我市开机以来,备受社会各界关注。《王家坝》由阜阳市委宣传部、黄山书社共同投资拍摄。影片以王家坝当地的百姓为原型,以淮河流域的文化、民俗、人文情怀为基础,展现了王家坝地区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电影《王家坝》通过一系列情节设置、矛盾冲突,展示淮河文化的深刻内涵,弘扬自强不息的王家坝精神。

影片的故事背景依托在2003年夏季,当年73日凌晨,王家坝闸历史上第11个年份、第13次开闸蓄洪。在这样的背景中,电影《王家坝》展现了这样一个故事:周淑云的男友曾在王家坝抗洪抢险中牺牲,在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后,她从大上海来到了王家坝,怀念恋人。由于借住在水生家中,无意间,她被水生以及周围村民的抗洪精神所感动,一改消极、颓废的精神状态,重新去追寻自己的幸福……影片以本土人和外来人的视角将王家坝的点点滴滴逐步展现,最终为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王家坝人的生活状态、精神面貌。

据介绍,这是首部以王家坝百姓为表现对象的电影艺术作品,由中影集团著名导演张冀平执导,盛心钰编剧,任天野、袁志博、李心敏、贺刚、郑敏等主演。影片重点在阜南取景拍摄,在阜阳市区及上海也有一些补拍镜头。

“王家坝精神”搬上了荧幕王家坝闸建于1953年,其后在12个年份里15次开闸蓄洪,濛洼蓄洪区反复化为一片汪洋,王家坝人一次次被迫离开家乡,付出了巨大牺牲。

正是王家坝人这种舍局部保全局的抗洪精神,感动了中国,震撼了世界。温家宝总理在安徽检查防汛抗洪工作时指出,王家坝人长期的抗洪斗争形成了“王家坝精神”,这就是舍小家、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,不畏艰险、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,军民团结、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,尊重规律、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。

据了解,市委、市政府为了更深刻诠释和弘扬王家坝精神,希望通过电影《王家坝》,全面展示它划时代的深刻内涵和意义。据了解,该片被省委宣传部、省广电局确定为全省重点文艺作品,也是我市向中共十八大的献礼片。同时,这也是我市继拍摄电影《农民工》之后又一部展现王家坝精神的影片。至此,我市提出的“农民工精神”和“王家坝精神”全部搬上了荧幕。

据介绍,经过近一年拍摄和后期制作后,电影《王家坝》将于31日下午3时,在阜阳大戏院举行首场首映式。我市还将在北京、合肥举行电影《王家坝》的首映式,届时将邀请剧组人员和观众见面。

本报记者刘成


上一篇下一篇


 

站内搜索:

 

 
 
进入编辑状态